English

建材行业调整结构实现增长

1999-11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立文 我有话说

去年第三季度,整个建材行业的亏损额达26.5亿元。然而时过一年,却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:我国建材行业扭转了连续两年的亏损局面,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利税3.8亿元,提前三个月实现年初制定的扭亏目标。在建材生产企业中,国有及国有控股建材工业企业虽尚未实现扭亏,但减亏幅度已达54%,销售利润增长速度高达117%,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1-8月份比上年同期减亏9.5亿元。

今年,我国建材产品生产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3%左右。在24种主要建材产品中,有16种产量实现了增长,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水泥和水泥制品、墙地砖、玻璃纤维砂等,从而改变了去年同期19种产品产量下滑的局面。

建材行业的增长,就市场而言有两个主要原因:一是国内需求的拉动。国家一年多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,同时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,使水泥和水泥制品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。50年大庆期间的城市建设,则刺激了建筑装饰用石的增长。二是出口的带动。今年以来,建材产品出口继续呈恢复性增长,而出口产品以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业技术用玻璃、玻璃纤维织物、大理石板材和石棉制品等为热点;以今年第三季度为例,玻璃纤维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86.2%,石棉制品增长99.5%,钢化玻璃增长95.4%,卫生陶瓷增长54.2%,大理石板材增长44.2%。出口的拉动,使以上几类建材产品的销售收入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—50个百分点,玻璃纤维的销售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47.7%,工业技术用玻璃和卫生陶瓷则增长了230%。由此带来的是产品存货的大幅度下降。

但是,促使建材行业整体扭亏的根本原因,是产业结构的优化,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提高。

我国建材行业现有企业61000家,从业人员1300万,主要建材产品除水泥外、平板玻璃、建筑陶瓷、卫生陶瓷等产品的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。我国已成为世界建材生产大国。但是,正如国家建材局一位负责人所言,我国建材行业长期以来只讲数量和速度,不强调质量和效益,以至出现了这样的状况:传统建材在生产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,产品已远远供大于求;另一方面,新型建材与高新技术产品在整个建材工业中所占比例太低。目前我国平板玻璃、水泥存在三分之一的过剩生产能力。相当一批企业规模过小、技术落后、工艺不完善,环境污染严重、能耗高,产品质量低劣;特别是数以百计的无证企业长期非法生产劣质水泥,严重危及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国家建材局局长张人为说,由于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,造成我国建材行业总量过剩、结构失衡、市场无序竞争、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。他说,解决建材工业总量过剩的突破口,就是要压缩过剩的落后生产能力。

对传统建材实行总量控制,淘汰落后工艺,是建材行业实现扭亏的重要促成因素。据了解,到目前为止,全国已经关闭淘汰了小水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、小玻璃700万重量箱,截至今年9月底,国家建材局已向四川、甘肃两省以外的28个省、市、自治区下发了名单,下达取缔、关闭小水泥厂3924户,淘汰生产线4752条,涉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超过1亿吨;下达关闭小玻璃企业360家,涉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000万重量箱。

国家建材局副局长乔龙德说,控制总量不只是淘汰,而是在淘汰的同时发展优质产品,改变现有总量的结构。就水泥、平板玻璃、卫生陶瓷三个产业而言,重要的是结构调整,在淘汰落后工艺腾出市场空间的同时,发展优质、高档产品。

据了解,我国新型建材产品正逐年上升。在上海,新型建材已占整个建材工业总产值的76%。多年来,上海坚持将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,制定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建材科研、生产与推广应用的规划,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体系,建立产品标准、产品系列及应用技术体系,以建筑应用为龙头,确定新型建材的主导产品,实现产业化、系列化、规模化,并以准用管理为手段,淘汰落后产品,推广新型建材。通过努力,上海新型建材生产、应用的比例稳步提高。目前,上海新型塑料门窗组装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777万平方米,占全市建筑门窗总生产能力的70%;新型建材生产每年综合利用粉煤灰394万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